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导致骨组织死亡的病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50~60岁人群,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如大量饮酒、肥胖、激素滥用等。
股骨头坏死的征兆
疼痛 这是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出现于髋关节(胯部)、大腿根部(髋部、腹股沟部)和臀部。股骨头坏死早疼痛多为隐痛,常在活动后或劳累后出现,一般经过休息能缓解。但若未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疼痛会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范围可放射至膝关节。
髋关节功能减退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髋关节越来越不灵活,想弯腰系个鞋带感到困难,跷个二郎腿也不容易。
跛行 股骨头坏死会导致股骨头周围的肌肉萎缩,尤其是晚期的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会塌陷,使患肢缩短,导致患者走路时一瘸一拐。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目前,股骨头坏死可分为1~4期。一般来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是使用非手术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
如果病情发展至2~3期,考虑行钻孔减压术或植骨保髋治疗。如果病情发展至 4期,治疗方案多考虑行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替代的方式将原有坏死的骨和关节置换为人工关节,解除引发疼痛的因素,使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以往,由于医学知识还不够普及,许多患者在已经出现关节变形、无法走路等严重情况时才会到医院诊治,这时病情多已进展至股骨头坏死晚期,只能进行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增多,加上体检的普及,不少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早期就被确诊,此时病变尚并不严重,可以通过减轻负重、理疗、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除此之外,过去认为60~75岁是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佳年龄范围。现在,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患者年龄已非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的首要因素。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不再设定所谓的年龄限制或年龄标准。如果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已实施的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以及希望改善生活质量,均可以让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再选择是否进行手术。